为做好埃博拉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大家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该病始发于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并在该区域严重流行,故命名为埃博拉。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其病死率可高达50%-9O%。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埃博拉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狐蝠科的果蝠有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
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该病毒无法通过水、空气或食物传播,没有症状的人也不会传播。人一般通过接触病人和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被病毒传染的主要是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他们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则容易受到感染;而接触自然疫源地或实验室的感染动物也可以导致人的发病。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患者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无预防的疫苗,无特效治疗药物,抵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重在预防。及时发现、诊断和严格隔离控制病人、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加强个人防护与感染控制等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特点,大家关注以下几点:
1、隔离传染源,追踪密切接触者。
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的人员,要做好医学观察。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要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
接触传染是埃博拉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为此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不洁物品。各种消毒剂对病毒均有效。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在60℃温度下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根据病毒特点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与管理,防治疾病的传播。